大红袍喝法第一、為英國貿易在中國開辟新的港口。
1795年,85歲高齡的乾隆帝發布上諭,準備在這一年把皇位傳給皇十五子永琰。
和珅到來後,拿起信,隨即念道:“小僧自幼仰承文殊菩薩大豢養之思,不勝盡數,非他人所能比。小僧乃一出家人,無以極稱,雖然每日祝禱文殊菩薩大金蓮座億萬年牢固,並讓眾等奉經祈禱,但仍時時企望見文殊菩薩大。庚子年為大七旬萬萬壽,欲往稱祝,特致書膝前,以達敝意。”此信的大思就是說,六世班禪知道乾隆七十大壽,非常高興,他準備親自帶領幾百名、僧人前往給乾隆爺祝壽。
在和珅的外交事務中,最為有名的便是與英國使臣馬戛爾尼鬥智,後面我們還要提到。
第四、在廣州附近也設立這樣一個小島;
“議罪銀”制度是一個什麼樣的制度呢?您要犯罪了,您拿一筆錢交到皇上這兒,然後皇上一看,本來應該流放你十年的,算了,流放你三年,您把錢交我這兒就行了,要沒這個,紀曉嵐他早死在伊犁了——紀曉嵐也犯過罪,也被皇上充軍新疆過。
乾隆不但崇奉,而且對的經典頗有研究。乾隆還曾主持翻譯並刻印了《滿文大藏經》。
乾隆當滿六十年退位以後,湖北襄陽地區掀起了聲勢浩大的白蓮教起義。起義軍縱橫馳騁於四川、湖北、河南、陝西、甘肅五省,極大地震動了統治者。這也讓已經當上太上皇的乾隆整日寢食難安,耿耿於懷。即使在乾隆彌留之際,也念念不忘。
乾隆對此不屑一顧,覺得對英使已經仁至義盡了,就派和珅去打發他們回去。
和珅知道乾隆崇奉,於是自己也認真研習的經典。很快,和珅就達到了能同乾隆一起“修持密”的程度。在這方面,他們能夠做到心意相通。
二、外交事務:不辱。
負責在天津接待馬戛爾尼一行的欽差大臣徵瑞和直隸總督梁肯堂對英國人的行為十分震驚。這精美的晚宴不是總督而是皇上恩賜的,這些英國人不問問就吃,胃口極好。中國人本以為他們也會像中國人那樣在菜上來時跪倒在地。欽差大臣和直隸總督隨後在給熱河的奏折中悄悄地提了一筆:貢使“向上免冠叩首”。這後兩字是表示磕頭的固定說法。但不拜倒怎麼“叩首”呢?這兩名大文豪把式的脫帽和中國式的頭搗地兩種不同概念揉合成一種含混不清的表達方式,從而創造出一個表示虔誠的隱喻來說明馬戛爾尼是恭敬的。
這個議罪銀制度對乾隆是個好事,對官員們的前程是個好事,但是對老百姓呢?真不敢恭維。現在看來,這個議罪銀制度真不是一個好的招數,真不是一個好的辦法,它會導致官場,官場惡化。
第六、中國海關公布稅則,以便英國商人照章納稅。
這個議罪銀制度好吧?您敢說您的一生不犯錯誤?和珅出了這麼一招怎麼樣?所有的大臣還沒犯罪呢,先把錢交給皇上:皇上,這是我的錢,我存這兒,將來我犯錯的時候將來從這兒直接勾。您就甭朝我要了,我都先存在您這兒了。
忽爾醒來餘寂寞,泛焉涕出切悲傷。
早在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當時還是吏部侍郎的和珅就在朝鮮使者的心中留下了鮮明的印象,據朝鮮使者記載:“乘馬執鞭過臣等所望處,間不過五、六步。顧謂侍臣曰:彼是乾隆使臣乎?有一黃衣者對曰:‘然矣’,衣黃者聞是吏部吏郎和珅雲。遽曰:‘通官前來’。則衣黃侍臣謂通官曰:‘使臣何為起對?’笑曰:‘朝鮮禮法。例如此矣。’”此次後,和珅與朝鮮使者接觸頻繁,以至於我們在朝鮮使者的多種記述中經常可以看到和珅的名字,成為我們現在了解和珅的一份很重要的歷史資料。
《四庫全書》是一部規模宏大的書,它收錄書籍總計3470種,79016卷,36078册,在當時的世界上可謂是絕無僅有的一部。它收錄的書中,除了皇室原有藏書外,還遍征海內各大藏書名家的珍本善本。這套書從1773年起,至1782年初步完成,共經歷了十年。
一、做好民族事務工作。
乾隆的南巡順利開始的時候,他對一切都感到滿意。他心中不禁感嘆,大清國在自己的統治下實在是好不氣派,比起聖祖康熙來也毫不遜色。
乾隆一生報負極大,不只是想留得當世的盛名,還希望能夠萬世不朽。古人曾說人有朽:“其上立德,其次立言,再次立功”,乾隆帝覺得自己德行足以廣被天下,功績也是百代無雙,就想在“立言”上也作出一番成績。他不僅要超過他的祖父康照帝編纂《古今圖書集成》的大業,而且要超過以前的歷代君王編出的“功德”(如宋朝的《太平廣記》、《太平禦覽》、《文苑英華》和明代的《永樂大典》)。因此他命人編纂了《四庫全書》。
乾隆將江南百姓的都當成了和珅的功勞,他還看到了和珅理財的天賦,任命和珅為戶部尚書,把整個大清國的財政管理權都交到了和珅手中。
舉辦“千叟宴”,有什麼好處呢?
很快,接見儀式這樣順利結束。有關這次慶典,中國史載到:“上禦萬樹園大幄次,英咭利國正使馬戛爾尼,副使嘶當東等人覲。並同扈從王公大臣,及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駙台吉,暨緬甸國使臣等賜宴,賞賚有差。”後面還附有一首禦制詩,紀念英國人的“臣服”。詩是這樣開頭的:“博都雅昔修職貢,英咭利今效盡誠”。
叟,是老頭的意思。千,是虛數,很多的意思。宴,宴會的意思。“千叟宴”,最早開始於康熙時期。所謂“千叟宴”,就是召集官員、縉紳中七十以上的高壽老翁在皇宮中舉行酒宴,與同樂。在康熙到乾隆年間一共辦過三次,其中,康熙年間一次,一千多人參加;乾隆年間兩次,前一次不是和珅主辦的,一共有三千多人參加。前兩次的效果不是太好,為什麼呢?大冬天,皇上從全國各地請來好幾千個老頭在這兒吃飯。炒菜,上一盤菜,沒十分鐘涼了,冬天的,沒有暖氣,在外頭,在大街上,廣場上,你想想,能吃好麼?雖然說,沒有吃好,但是的心意到了。因此,“千叟宴”這種形式便繼續流傳下來了。
乾隆是一位英明的帝王,但到了晚年逐漸糊塗起來。這大概是中國帝王普遍的規律。他漸漸喜歡追求泱泱大國的皇家氣派和豪華場面,卻又要示人予以嚴謹勤儉,愛民如子的明君形象。想奢華,又怕人家說他揮霍;欲享受,又不想被人說貪圖享樂。和珅為乾隆想好許多斂財的辦法,心甘情願地替乾隆背上奢侈的“黑鍋”。他們之間好像形成了默契,乾隆一旦在朝堂上不要鋪張,和珅便在下面慫恿督促地方官員、各地富商們加緊捐貢。在和珅的主持操辦之下,只一年內務府就扭虧為盈,國庫中的銀子也多了起來。在替乾隆斂財的各種方式中,最重要的是和珅創建了“議罪銀”制度。
第一,可以達到提倡尊重老人、孝敬老人的目的,符合中國人的傳統規範;第二,可以表明乾隆的功德得到了全國人民的首肯;第三,還可以表明在乾隆帝統治的六十年中,四海升平、百姓都得以長壽。這叫一舉三得。
和珅能夠時刻為乾隆著想,抓住時機替乾隆換取好的名聲。這對於把自己的名聲看的比什麼都重要的乾隆來說,無異於一劑最貼心的良方。
一、編纂《四庫全書》。
但是,正月時節,城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若大的一個宮殿中,空空蕩蕩如何取暖是一個大問題。和珅別出心裁地調來了1550多只火鍋,舉行火鍋宴。這一設想,實在妙不可言,不但可以保證殿內的溫度,而且火鍋裡燃燒的煤炭、沸騰的濃湯都會更好的烘托出喜慶氣氛。
但是,隨之而來的談判過程中,更顯示出了和珅的機智和巧言善變。英國使節在進見乾隆之後,就向乾隆提出了如下要求:
第二、盡可能在靠近生產茶葉與絲綢的地區獲得一塊租界地或一個小島,讓英國商人可以長年居住,並由英國行使司法權。
能夠充分體現出和珅這一特點的是下面的幾件事情:
第三、在舟山附近給英人一個小島,以供他們停泊停只,存放貨物;
二、主持禪位歸政大典
不少清人筆記中記載著關於和珅同乾隆一起“修持密”中的一件事:
中國是一個有多種教的國家,世界的三大教(佛教、、伊斯蘭教),在中國都有其信徒、組織和活動場所。其中,佛教分漢語系佛教(公元前1世紀傳入)、藏語系佛教(公元7世紀傳入)和巴利語系佛教(公元13世紀傳入)三大支。佛教,指的就是這三大支系中的藏語系佛教,通稱藏傳佛教,俗稱。
能夠典型的體現出和珅做好兼職工作,使之盡善盡美的是下面的幾件事情:
和珅到達雲南之後,先向李侍堯宣讀了聖旨,將他暫且革職,然後就再不過問此案,游山玩水去了。因為他明白,雲南畢竟是李侍堯的地方,他在此地經營多年定然耳目眾多,根底深厚,尋找他貪贓的證據,恐怕不是一件容易事。他先裝作懦弱無能,不思公務的樣子李侍堯,暗地裡派出得力家人細心查訪。這辦法果然奏效,幾天下來,他就收集到了一些證據,然而,這些證據全都不怎麼重要,遠不足以置李侍堯於死地,和珅不肯就此罷休,開始打李侍堯的大管家趙一恒的主意,趙一恒身為李府的大管家,所有財物交易必經他手,如果能敲開他的嘴巴,整個案件就可以水落石出了。和珅命人綁來了趙一恒,嚴刑,趙一恒起初還拼死抗爭,拒不招認,後來終於耐不住,把李侍堯的所作所為一一向和珅作了交待,和珅有了堅實的證據,心裡就有了底,踏實下來。他把趙一恒交待的事項筆錄下來,又命人召來了雲南李侍堯的屬下的大上官員,當得他們的面宣告了趙一恒的供述,一樁一件全都清清楚楚,那些原來忠於李侍堯的官員見和珅已然掌握了全部證據,自己頑抗下去也毫無意義了,還不如從實招來,也許還能保全自己呢。於是他們紛紛倒戈一擊,出面李侍堯的種種,就連那些曾向李侍堯行賄的官員,也申明自己是迫於李侍堯的,行賄的。
其後,南宋也有高等幾個將皇位禪讓給繼承人的,但是南宋所處的歷史環境我們也知道,外患不斷,那做得也沒意思。所以,他們將皇位讓出來,多半是出於厭倦了。
由於乾隆的寵信,和珅的官職扶搖直上,在清朝296年的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和珅的官,武職——鑲藍旗滿洲都統、正白旗滿洲都統、鑲黃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文職——內務府大臣、禦前大臣、議政大臣、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軍機大臣、領班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兼辦理藩院尚書事;學職——殿試讀卷官、日講起居注官、《四庫全書》館正總裁、石經館正總裁、國史館正總裁、翰林院掌院學士;錢官——崇文門稅務監督;內職——兼管太醫院、禦藥房事務;爵位——太子太保、伯爵、公爵。
在中國歷史上,把之位傳給兒子,乾隆不是最早的一個。誰是頭一個?唐高祖李淵。李淵是在什麼情況下把皇位讓給自己兒子幹的?是在李淵的三個兒子起了內訌,二兒子李世民殺掉了他的大兒子和三兒子,這就是李世民唐太把自己的哥哥,自己的弟弟全給殺了。唐高祖一看,您當皇上吧,我可當不了。中國歷史上,把皇位主動傳給自己的兒子的人,唐高祖李淵是頭一號。
然而和珅在擔任正總裁後,編書之餘,多次上書建議乾隆嚴加查繳書籍,對有問題的書籍一律加以銷毀。即使是編入《四庫全書》的書中,很多也做了删削或修改,去掉了幾乎所有違逆的詞句。
馬戛爾尼一行八百餘人在天津大沽口登陸後,受到了清的熱情接待。馬戛爾尼驚奇地發現,和別的地方舉止嚴肅的陪同相反,天津好奇心強。他們毫無拘束地仔細察看英國人的一切東西:衣服、書籍和家具。請法國讀者來判斷斯當東所作的比較是否正確:“如果必須把他們和歐洲人相比較的話,那麼他們像君主制度下的法國紳士們:舉止瀟灑,對人一見如故——但是,內心卻是孤芳自賞,並有強烈的民族優越感。”好像斯當東無意中看過總督的奏折似的:“臣等擬於公所筵宴,俾初履中華之士,欽睹上國之光。”
乾隆七十壽誕之時,朝廷上下都在緊張的安排祝壽典儀。此時的乾隆與眾多大臣正在熱河避暑山莊行宮中準備,和珅等另外一些大臣則在留守。
“二”智鬥馬戛爾尼
第三、安排乾隆南巡。
通過“議罪銀”制度得到的巨額的銀兩,有85%供個人揮霍,不入國庫。這點錢除了乾隆皇上使用就是和珅使用。後來抄和珅的家的時候怎麼抄了那麼多東西呀——就是這兒的錢啊,大臣交給的。
起初,《四庫全書》修纂館的總裁由大學士於敏中任總裁;於敏中病故後由和珅妻子的爺爺英廉接任;1780年又由和珅任總裁。
從的叙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漢唐以來的禪讓要麼是的,要麼是做得沒滋味,自己主動退下來的。在太平年月,特別是在經歷了盛世後主動禪讓的給自己兒子的,其實只有乾隆一個。因此,如何把禪位歸政大典辦得隆重,以顯示乾隆帝的仁君風範,著實讓和珅傷透了腦筋。一直到了大年三十他才把大典的禮儀制定好,交與乾隆帝聖裁。其中,最讓乾隆滿意的是和珅提議的“千叟宴”。
和珅的這一安排為和珅贏得了天下盛譽,令乾隆大為滿意。
和珅於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出任理藩院尚書,總理清的外交事宜,他曾先後接待過朝鮮、英國、安南、邏羅、緬甸、琉球和南掌等國的使臣,尤其乾隆和英國同清之間的外交事務,幾乎是交由和珅全權處理的,他憑借他的機智與語言天賦,出色的完成了外交事務。在這中間,尤其是與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的鬥智鬥勇最為出色。
在和珅的精心安排下,乾隆幾乎沒動用國庫一分一毫就順利、滿意的完成了南巡,還到曲阜祭拜了孔府、孔廟和孔林,向天下人表明他尊師重道的仁德。
第二天早朝,海寧來到殿上,跪拜乾隆之後,把自己書寫的奏折呈遞上去。乾隆讀罷勃然大怒,說他對李侍堯在雲南貪贓枉法早有察覺,只是念他征戰多年,立功無數才網開一面,孰料他竟然愈發不成體統,當即命和珅赴雲南查清李侍堯貪贓一案。
所以所有的大臣如果想交議罪銀的話,就都要交到和珅這兒。這就等於是和珅給皇上創立了一個私人小金庫。這金庫裡的金子、銀子皇上不知道有多少,和珅也不大清楚,他只是知道小金庫裡面的金銀太多了。
他們一行由英吉利海峽的樸茨茅斯港出發,分乘軍艦“獅子號”和“印度斯坦號”前往中國。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能同中國建立貿易通商關係,打開中國的大門,開拓新的巨大的市場。因為中國一直以來實行的是閉關自守的鎖國政策,早在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1年),朝臣就關閉了寧波,漳州等幾處通商口岸,只留下廣州一處與外國通商,極大了中外之間的商品貿易,英國的產品遲遲不能大面積進入中國市場,所以英國希望能通過這一次大規模出使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打開新局面。
三、教,緊緊追隨。
第一、准許英人在舟山、寧波、天津三處貿易;
第五、免除或減少曲國由澳門販入中國貨物的關稅;
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國正式派出以喬治.馬戛爾尼為正使,喬治.貢斯當為副使的使團訪華。
從和珅的奏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和珅在氣勢汹汹的英使面前,最大可能地保障了大清帝國的尊嚴,也讓乾隆感到高興。乾隆又立即發布了新的聖旨,聖旨中說道:“昨因英咭利國使臣不請禮節,是以擬於萬壽節後即令回京……今該使臣等經軍機大臣傳諭訓誡,頗知悔懼。本日正副使前來,先行謁見軍機大臣,禮節極為恭順。伊等航海遠來,因初到天朝,未諳體制,不得不稍加載抑。今既誠心效順,一遭天朝,自應仍加恩視。”
大红袍喝法大貪官和珅受寵二十多年的真正秘訣,游歲黑甜何處鄉,從容掖輦祗如常。
因思向日即真者,非夢原都是夢場。
第五、通過雙邊條約為英國貿易打開遠東的其他地區。
第二、准許英人在設立一個貨棧,以便買賣貨物;
乾隆禪位之後,忽然有一天,單獨傳召,命和珅入大內進見。等到和珅進入後宮,發現乾隆面南而坐,而當時已登基稱帝的嘉慶,則只坐在乾隆身邊的一個小凳上。和珅跪在地上,過了很久也不見乾隆說話,乾隆閉著眼睛好像睡著一樣,只是口中念念有詞,好像在說什麼。嘉慶側起耳朵,努力想聽清楚,卻終究無濟無事,不明所以。過了一會,乾隆忽然睜開眼睛大喝到:“那人叫什麼名字?”跪在地下的和珅不假思索,立刻回答道:“徐天德,苟文明。”乾隆不再言語,繼續閉起眼睛默誦著什麼。過了大約一個時辰,才打發和珅出來,其間沒有同和珅說一句話。嘉慶大為驚愕,過了幾天,秘密地傳見和珅,問他說:上一次,父皇召你進宮,他說的是些什麼,而你回答的那六個字又是什麼意思。和珅應該是頗有些得意的說:太上皇背誦的是中的一種秘密咒語,默誦這種咒語,被詛咒的人雖然遠在幾千里之外的地方也會突然死去。所以當時太上皇問及的時候,我用白蓮教匪首徐天德和苟文明的名字來應對。這個故事很明顯地說明了和珅與乾隆在方面的默契程度。不過,默契到連乾隆的兒子嘉慶都不如的地步,嘉慶帝又怎麼會不忌恨和珅呢?
錢有了,但是這個錢輕易還不能花,還得留著。所以呢,內務府和珅經營了一年扭虧為盈,原來內務府一點錢都沒有了。和珅這一招,只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內務府就扭虧為盈了。內務府的錢就有了很多,皇上一看,和珅你牛啊,行,戶部尚書的職務給你了——和珅就是這樣當上戶部尚書的,就因為他創立了議罪銀制度。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之無人能敵之外,和珅還利用一切機會,做好一些乾隆臨時差遣的兼職工作並盡量使之盡善盡美。他知道,這是自己博得乾隆垂青的第六項基本條件。
曾任雲南糧儲道與貴州按察史的海寧,因為與和珅關係不錯,經過和珅的關照被調任奉天府尹。他上任之前,特意到和珅府上拜望,感謝和珅把他調離了西南蠻荒之地,連同豐富的禮物一同帶給和珅的,還有李侍堯在雲南貪臟受賄的消息。海寧求見和珅之後,對和珅說:“當今聖上對納賄,貪贓深惡痛絕,幾番下聖諭要官員潔自自好,,可那李侍堯在雲南作威作福,橫行無忌,他有心要向皇上參奏李侍堯,又恐怕自己官卑言輕,起不到什麼作用,不知如何是好,所以特來向和珅求教,說完還向和珅呈上了他平日搜羅的李侍堯受賄的證據,和珅聽罷大喜,立刻把海寧誇講了一番,並鼓勵他不必畏李侍堯的,儘管上奏,一切都有他照應。
第六、要求向派常駐使節。
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四庫全書》確實為乾隆的業績中又添上了濃重的一筆,一直到今天,還被人經常使用。而這一筆中也確實包含了和珅付出的辛勞。總之,和珅一生在為乾隆在立言方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馬戛爾尼還在做掙扎,再次草擬曾向和珅宣布過的照會。和珅把乾隆回覆英國的國書交給他,示意他馬上率團回國,馬戛爾尼無奈只好帶領著龐大的使團回英國向女王複命去了。
第二、創建“議罪銀”制度。
還有一個就是北宋的宋徽。那是在金滅北宋之前,宋徽眼看北宋的江山保不住了,又害怕自己死在東京城中,於是在金滅北宋的大軍出發以後,急急忙忙的把的傳給自己的兒子宋欽。結果既沒有能夠保住北宋的江山,也沒有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三號把的傳給自己的兒子的人。
和珅領會了乾隆的意思,對英使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客氣,第二天,和珅召見了馬戛爾尼。向其宣讀了乾隆的聖旨:“原船當在寧海停待調治患病之人。並查出從前該國夷人曾在浙江貿易,現已密行驍諭鋪戶嚴行。該貢使等經赴浙江乘坐原船回國,較為簡便,較之赴粵可省過半程。鬆筠務須會同長麟,妥協辦理,勿任借詞稍有逗留。夷人等欲在寧波置買貨物一節,惟當凜遵約束,按例置買茶葉絲斤。長麟查出從前乾隆二十一年該國夷商曾至寧波貿易拖欠鋪戶銀1.5萬餘兩末償,已密諭鋪戶等以前事為鑒,毋庸與之交易,借可杜勾引之弊。此事向未聞之,長麟所查甚為周細。若該貢使等向鬆筠懇請置買物件,當諭以爾等夷船現在寧波停泊,已准就近酌買茶葉絲斤,其沿途經過地方不得再行買物,致違天朝體制。浙江人郭姓從前曾經勾結夷商,今已病故,伊子郭極觀已經嚴行管住。著即派要員伴送由別進京備詢,不必全帶。”
這個議罪銀制度好吧?議罪銀實際是您將來犯錯誤的時候用的銀子。這個議罪銀有數麼?在乾隆朝,誰出的主意這事就歸誰辦。誰出的主意?和珅出的主意。
崇慶皇太後在乾隆67歲的時候,以86歲高齡崩逝,乾隆悲慟欲絕,當即剪發,服白綢孝衣,為太後守孝。乾隆罷朝三日,長跪不起,就跟靈堂那兒,誰攙也不回家去,那個時候您覺得他是皇上嗎?很多人都勸乾隆,勸乾隆要節哀,要慎重,要以國家為重,要以大局為重,只有和珅沒有勸過乾隆一句話,乾隆在那兒跪著,他也在那兒跪著,乾隆不起來,他也不走,他自始至終陪伴著乾隆,一句話都沒說,和珅沒有勸過一句話。這個時候和珅知道一切語言都是多餘的。三天以後,乾隆瘦了,和珅也瘦了。乾隆後來作詩一首記錄了太後故去之後的深切懷念:
這乾隆朝的後一次“千叟宴”就是這次清朝的禪位歸政大典。一共有全國各地的五千多七十歲以上的老者參加。
第一、處理李侍堯案。
還有一個就是唐玄把自己的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唐肅,那就更被動了。那是在安史之亂時期,唐玄的兒子自己沒有經過唐玄的批准而擅自登基的,實際上就是唐玄的兒子已經不讓唐玄當了。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號把的傳給自己的兒子的人。
和珅接到聖旨,向江南各地發出通知,言明皇上要巡視江南,各地官商要悉心準備,鼓勵商人捐錢捐物,作為皇上南巡之需。雖然公文中沒有強求的意思,可是,此事既是皇上南巡,又是和珅的主意,官員們若是還想坐穩自己的位子,誰敢怠慢,紛紛不惜國本大興土木,就怕讓皇上不滿意,有的人還想趁這一機會討好皇上,以謀得升遷。他們又怎會甘心掏自己的腰包呢?弄到最後,各種負擔還是轉嫁到了百姓頭上,百姓們出工、出錢,疏通運河,建造行宮,修葺龍舟,將江南裝扮的一派亮麗,在這亮麗下面卻不知有多少百姓的哀嘆。
,屬於佛教中的密,7世紀傳入中國。15世紀初,青海人喀巴(1357~1419)了藏傳佛教,把藏傳佛教的教義與當地民間相結合,創建了,稱“格魯派”,因格魯派的僧人頭戴黃色法冠,身披黃色袈裟而將也稱“黃教”。
這一次,英使見了和珅之後,在和珅的建議下,採取了折衷的辦法,在農歷八月初十乾隆在萬壽節慶典之前,先舉行非正式會見。這時,英國公使可以按照英國禮節,行單膝跪拜禮,但等到乾隆萬壽節慶典之際,他們必須按中國規矩,三拜九叩。為此和珅專門制定了一份詳細縝密的禮儀程序表呈遞給乾隆禦覽——“臣和珅謹奏:竊照英吉利國貢使到時,是日寅刻,麗正門內陳設鹵薄等大駕,王公、大臣、九卿等俱穿蟒袍褂齊集。其應行入座之王公大臣等,各帶本人座褥至澹泊敬誠殿鋪設畢,仍退出,卯初,請禦龍袍褂升寶座,禦前大臣蒙古額附,侍衛仍照例在殿內內翼侍立,乾清門行走,蒙古王公、侍衛亦照例在殿外分兩翼,侍衛內大臣帶領豹尾槍長靶刀,侍衛亦分兩班站立,其隨從三五大臣、九卿,講官照例於院內站班,臣和珅同禮部堂宮率欽天監副索德超,帶領英吉利國正副使等恭逢表文,由避暑山莊宮門右邊門進呈殿前階下,向上跪捧恭遞。禦前大臣福長安恭接,轉呈禦覽,臣等即令該貢使此向上行三跪九叩頭號禮,畢。其應入座五三公大臣以次入座,帶領該貢使於西邊二排三米,領其叩頭入座,俟令侍衛照例賜茶,畢。各於本座站立,恭候皇上出殿、升輿。臣等將該貢使領出,於清間閣外邊伺候,所有初次應行例嘗該國王及貢使各物,預先設於清音閣前院內,候皇上傳旨畢,臣等帶領貢使,再行瞻覲。頒嘗後,令其向上行謝恩禮畢,再令隨班入座,謹奏。”
在任何一個社會,人們都會有一定的;在任何一個社會,統治者都會宣傳一定的主張,使之成為人們必須的。沒有一個主流的社會常危險的。
第四、在中國特別是在開辟新的市場。
在我們中國的封建社會,社會的主流無非是儒、釋(佛教)、道三家。在這三家中,思想實際上是一種社會倫理思想,是一種治理國家的基本主張,而不能成為人們的一種;產生與中國本土的的影響程度遠遠不及佛教。
第七、最後的,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一點,情報工作:“在不引起中國人懷疑的條件下,使團應該什麼都看看,並對中國的實力作出準確的估計。”
班禪大師這麼說,那乾隆聽了能不高興麼?人生七十古來稀呀,七十大壽如果有班禪親自祝壽,那必然會使祝壽活動大放異彩呀。乾隆當即命和珅擬詔。和珅用滿、藏、漢三種文字擬好了詔書。乾隆見了更是高興啦。為了獎勵和珅卓越的外交才能,乾隆任命和珅為理藩院尚書,管理蒙、疆、藏事務及外交上的一切事宜。不但如此,乾隆爺知道要來,就想到了一個問題:班禪住哪兒?有他的駐地,西黃寺,有他駐地,但承德避暑山莊沒有,沒有班禪的駐地,誰來修?換誰誰也幹不了這個工作,當時乾隆爺命令和珅,你負責給我建造六世班禪在承德的駐地,給他專門建造一個宮殿,現在這個宮殿(須彌福壽之廟)還在承德避暑山莊。須彌福壽之廟共占地37900平方米,整個建築採用了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的風格。建造在山麓之上,在寺廟正中,建大紅台一座,以此為中心,把整個院落分為前中後三個組成部分,前部建有碑亭,後部建琉璃萬壽塔,依循山勢,逐次升高廟的前部建築由五孔石橋,石獅子、山門、碑亭、琉璃牌坊組成。周圍建有圍墻環繞,左右建有東西掖門,按照中式宮城的格局建有樓台。這座廟坐北面南,正中的大紅台與東紅台,吉祥法喜殿相毗連。交相輝應,相得益彰,給人造成一種輝煌莊嚴的感覺,乾隆細細看過後,連連稱讚,命和珅加緊督選,財力、人才悉聽他調用。歷時不到一年,“須彌福壽之廟”建成開光。這就是和珅督造的“須彌福壽之廟”,換別人這個工作做不了,因為你建造你必須符合的規矩規章,而且又要適合中土的風俗,這個工作只有和珅來做。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四庫全書》本的各種圖書,都是經過一番清洗後的潔本。究竟修纂《四庫全書》功過如何,實在是不好判斷。
孫曾侍宴到不代,歌舞行時娛一堂。
乾隆愈是明令節儉,深深揣摩透了他心思的和珅就愈發加緊催官員捐貢進獻,這樣一方面可以讓人覺得乾隆清明仁政,另一方面又足以滿足他的虛榮奢侈。
仔細想一想,也真是該和珅發跡。偌大的一個朝廷,流利的掌握四種語言的人,他不見得會為官;會為官的人呢,他又不見得能流利的掌握四種語言。兩者都精通的呢?諾大的乾隆朝只有一人——和珅。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和珅才提審李侍堯。他就在總督府的在堂中央擺下公案,聲勢逼人。李侍堯來到公堂後還有恃無恐的強辭爭辯。和珅見狀,命人將趙一恒帶上公堂,讓他當面與李侍堯對質。和珅每問一句,趙一恒就機械地回答一句,李侍堯的心也就往下一沉。等和珅問完最後一個問題的時候,李侍堯已經感到大勢已去,放棄所有希望了。史書上寫到李侍堯認罪時說:“他自任得道府以下賄賂不諱。諭曰:‘侍堯身為大學士、歷任總督、負思婪索、朕夢想不到。’奪官,逮詣京師。”乾隆接到和珅的奏折,見海寧彈劾李侍堯的本章句句屬實,惱怒非常,命和珅把他帶回京師治罪,和珅有意置他於死地,幾經審問,和珅上奏:“擬斬監侯,奪其爵以授其弟奉堯。”後又建議將李侍堯“斬立決。”乾隆感念他曾屢立戰功,又頗有才幹,不忍心就這樣把他殺了,就不批准“斬立決”的決議,讓和珅等人再行商議,有江蘇巡撫閔鄂元領悟了乾隆的本意,上書奏請道:“侍堯歷任封疆、幹力有為,請用儀勤議能之例,寬其一線。”乾隆遂最後判李侍堯“斬監侯”,將他在刑部之中,籍沒了他的家產,和珅雖然沒有達到將李侍堯斬首的目的,卻向乾隆展示了自己辦事的才幹,可謂不虛此行。
作為佛教的一支,其追求的終極目標與其它並沒有什麼不同,但與被稱為“顯教”的漢地佛教相比,“顯教”以理論探索為主,而藏傳佛教以密教為精髓,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儀禮、俗信為其主要特征,宣傳口誦咒語(語密)、手結印契(身密)和心作觀想(意密)三密相結合的方式。
這期間,《四庫全書》修纂館的總裁幾易其人。能夠負責《四庫全書大红袍喝法大貪官和珅受寵二十多年的真正秘訣》修纂的必須是眾望所歸的飽學之士。因為《四庫全書》館總裁絕不僅是虛掛其名的事,要切實的能夠對書籍的入選與否、版本的擇定等一系列事務做出決定。
挺棒的吧,多暖和啊,紅紅火火啊,這才叫禪讓大典。咱都知道,人愛吃火鍋,全國哪個地方的人不愛吃火鍋?為什麼愛吃?怎麼流傳出來?那是乾隆爺禪位大典,全國所有的高壽老者都領略到對他們的關心對他們的照顧,都知道這點,所以從他們傳到全國各地,加以的結果。
和珅本人精通四種語言文字,這在乾隆在位時期的所有大臣中間是不多見的。所以朝廷中的一些大大小小的關於蒙古語、藏語的翻譯等兼職工作很自然就落到了和珅身上。做好理藩事務,就成為和珅博得乾隆垂青的第四項基本條件。
恰在此時,六世班禪飛騎呈來一份文書。乾隆接過文書,卻是藏文,隨行的眾位官員無一人懂得。乾隆立刻想到了和珅的重要,派人火速傳和珅前來熱河避暑山莊行宮候駕。
正月初四,千叟宴如期按照和珅的安排在寧壽宮皇極殿舉行。聲勢浩大,果然不同凡響。單憑這一壯觀的景象,和珅的名字足以載入史册了。
和珅非常清楚的知道,乾隆畢竟是一代名君,在他面前展現才華,並不僅僅是靠誇誇其談,紙上談兵就能實現的,必須要拿出真實才幹,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自己無人能敵,那樣才能真正打動乾隆的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成為和珅博得乾隆垂青的第五項基本條件。
和珅得到報告說英國人因遠涉重洋,水土不服,已經病了三人。這是浙江巡撫的長麟報告英國人患病的原文:“臣渡洋至停泊夷船之定海縣。據夷官回稱:‘我們前蒙貢使代奏仰沐大恩典准令先行回國,實願及早開行;惟因病人尚未痊愈,懇恩准令暫緩數日。’臣驗明病夷尚有二十餘名,現在醫治未痊屬實。臣若催行迫促,不惟該夷等妄生疑懼。臣當即傳諭該夷,爾等不服水土,既然懇求聖恩要在浙江醫治,大矜恤爾等至優極渥自蒙恩准。並遵旨傳諭該夷,以爾國貢使奏稱尚有夷官一名嗎庚哆嘶欲在浙江置買茶葉,順帶回國,已蒙大恩准,並蒙格外加恩免其赴關納稅。宣諭之際,眾夷人同聲感頌歡忭之情動於詞色。”
和珅接過英使的文書後,不卑不亢地說:“足下不是想在我中國國土中建立一個國中之國吧?”馬戛爾尼連忙說:“不是,如果貴國有不同意見,我們還可以商量。”和珅接著說:“貴國要求使用中國的土地又不許我們設防,這樣的事怎麼可以拿來商量呢?”一句話,說得馬戛爾尼一時語塞無言以對了。和珅見氣氛有些,便立刻命人拿來乾隆賜的禮物向馬戛爾尼說妙處,這些難得一見的珍貴禮物,再加上和珅的巧舌如簧,把馬戛爾尼樂得不知所已,早把剛才的不愉快忘記了,將條約的事擱到一邊,暫且不提。
第三、廢除廣州現有體制中的濫用權力。
和珅等離開英國公使駐地後,馬上把他們要求呈報給乾隆。乾隆對這些要求一概拒絕。並且回覆了喬治三世一封信。
正是因為如此,和珅於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出任理藩院尚書,總理清的外交事宜,他都出色的完成了外交。
和珅的學問自然不能勝任這麼重大的職責,不過,他為人機智、精明;而且他知道,乾隆對《四庫全書》的編纂極其重視,當作生平中的一樁大事。正是因為如此,和珅辦起事來理所當然投入了十二萬分的小心,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何況還有學富五車的紀曉嵐充任副總裁在一旁協助呢。
和珅身為理藩尚書全權負責接待事務,他敏銳地感覺到了奏折中關於“叩首”中存在的問題,立即提筆寫信給欽差大臣和直隸總督,要求進一步說明情況:“向聞西國俗不知叩首之禮。而該督等折內聲叙未能明晰,遂指為叩首,亦未可定。”和珅還進一步說明,如果馬戛爾尼真先磕了頭,事情也就完了;假如他只是低頭,那就應該告訴他,他應該遵守一切朝貢者、甚至藩屬國王覲見時都應遵守的禮儀。和珅要求馬戛爾尼其所有隨從在將來面見乾隆的時候要按照中方的禮儀行跪拜大禮。而馬戛爾尼則認為自己是代表大英帝國前來的“欽使”,不同意行這麼重的禮節,中國中的多位官員同英使交涉都無功而返,就連和珅親自出面說服教育也是無濟於事。乾隆異常,立即發布聖旨,命令和珅再次出面處理此事。
李侍堯,字欽齋,漢軍鑲黃旗人,他的父親李元亮擔任過戶部尚書。李侍堯在乾隆初年曾被乾隆接見,先後出任軍機處章京,熱河副都統,工部侍郎、戶部侍郎,廣州將軍,兩廣總督等職,此人精明幹練,頗有才略,史書上記載他:“短小精敏,過目成篇。見屬僚,數語即辯其才否。擁幾高望,語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陰事,若親見,從皆悚懼。”說他有過目成篇的本領,接見下屬的時候,只幾句話就可以從中看出下屬的才幹如何。因此,乾隆對他頗為倚重,曾先後委以重任,歷任兩廣、湖廣、雲貴三省總督。這樣的難免恃才傲物,再加上年高位重,更是看不起別人,尤其像和珅這樣的青年,他從未放在眼裡。
清朝的乾隆崇奉佛教中的,於是和珅也崇奉。共同的教就成為和珅博得乾隆垂青的第三項基本條件。
和珅知道皇上心中是極想出去走走,看看,考察一下自己禦宇這麼多年來天下百姓的生活的,但是又怕被人冠以貪圖享樂、揮霍無度的惡名。和珅便想出了一個主意為乾隆排憂解難。他向乾隆擔保,說江南各地物產豐盛,官員和富商們久沐聖恩,早就一心圖報。若皇上南巡,一應費用,江南的官員和富商們都願捐獻,可以不必動用國庫。這樣一來,那些說乾隆享樂的人就無話可說了。乾隆聽了大喜,他當即決定令和珅全權安排南巡事宜,禦駕即刻啟程。
和珅以此為借口,和藹的打發馬戛爾尼回國。馬戛爾尼來華的目的還沒有達到,怎能輕易回國,他說了幾句表示謝意的許之後,就拿出了原本早已擬好、現在又經過修改的條約,共有如下的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