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5日四版刊登《“太岁”营养液,你见过吗?》一文后,许多热心读者打进本报热线86901890称,曾经饮用过这种营养液。其中的王女士说,二十几年前,她还只有二十多岁。她妈妈的朋友给了一点“海宝”,就是上所提到的,当时也并不知道是不是有保健功能,只听妈妈说是能下火,就当凉茶喝了。那一年夏天,这种酸酸的、带点甜的饮料很流行。
这不是“太岁”,而是红茶菌 专家说,它的保健功能有待考证,记者随后联系了市农林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过,两局都没能给出关于“红茶菌”的权威说明。既然“红茶菌”营养液是一种民间的保健饮品,老中医会不会对其有所耳闻?不过,方同仁副主任中医师颜医师说,自己并没有听说过“红茶菌”。询问颜医师的药房同事陈女士,她说自己小时候在泽国曾喝过,二这不是“太岁”,而是红茶菌 专家说,它的保健功能有待考证三十年前,商店里的饮料和汽水品种不多,民间自制的酸酸甜甜的“红茶菌”营养液就成了当时的美味饮料。
后来,经过努力,记者联系上了红茶菌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食用菌研究中心陈再鸣教授。通过对照片和相关文字的分析,陈教授肯定这就是“红茶菌”,与被称为“肉灵芝”的“太岁“相比,“红茶菌”的药用价值并不大。陈教授还说,“红茶菌”在民间称为“胃宝”,对人的肠胃有一定的治疗和改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并没有对“红茶菌”作过深入的研究,所以它的保健功能还是有待考证的,对“红茶菌”也需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