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销售的铁多冠以福建安溪铁之名,其中不乏李鬼。为确保安溪铁正,铁专营许可制度和产品原产地认证制度开始实施。
繁荣的生意背后暗藏隐忧,该镇党委陈钦洲向笔者道出其中缘由:“来此售茶的并非都是本县茶农,外县茶农也占据相当部分。他们利用一般茶商不易分辨出本地产和外地产铁的弱点进行销售,无形中损害了安溪铁的声誉。”
恭喜你!欢迎来到第香茶业,了解知识、安溪铁价格中心、了解茶厂知识,第香茗茶竭诚为您服务
铁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云南普洱茶武夷岩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庐山云雾茶君山银针信阳毛尖祁门红茶
安溪铁观音产地更多有机铁有机茶叶知识、安溪中心、了解茶厂知识、请登陆铁加盟第香网站
根据“铁”的这些优点,安溪县适时提出了“和谐健康新生活”的兴茶新。安溪县委尤猛军告诉笔者,目前,安溪茶业正着力推动“生态、健康、文化、品牌、素质”等五大工程,力争到2010年,实现涉茶行业突破80亿元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安溪正从提高茶叶质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及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入手,应对市场竞争,确保铁的市场占有率。
中国农产品加工网网刊:《农产品加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1-9646/CN14-1310/S
通用网址:农产品加工网络实名:农产品加工网中国农产品加工网网上:
笔者了解到,在这两项制度正式出台之前,相关部门已尝试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安溪茶叶协会福州分会就于去年对福州3000多家销售安溪铁的茶叶店采取许可授牌管理,开设监督举报电话,确保消费者能买到正的安溪铁。此外,实行认证机制,由分会配合安溪县茶叶总公司等,对在福州销售安溪铁的茶庄进行原产地认证。这些举措的实行,使福州的茶商在激烈的茶业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年经营额占到福州茶市年经营额的七成,铁已成为福州茶市的绝对主角。
茶产业是安溪最大的传统产业,近年来殊荣不断。2004年,铁获国家原产地。2006年1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认定“安溪铁”为中国驰名商标;同年,安溪铁被评为外商最喜欢的惟一中国农产品品牌。受此带动,2005年至2007年3年间,安溪茶产业分别实现45亿元、50亿元、57亿元的行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达到两位数。
槐植村夜市只是外地铁冒充安溪铁进行销售的一个缩影。在一些挂有“安溪铁”招牌的茶叶店里,笔者看到,店家所售茶叶根本不是正的安溪铁。业界人士介绍,近年来,福建永春、南安、华安、漳平等县、市大量种植铁,其成品大多没有标明原产地,而是冠以“安溪铁”之名进行销售,再加上一些茶商为一己“挂羊头卖狗肉”,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给安溪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本网法律顾问:孙表华律师
版权所有:中国农产品加工网网络出版:农产品加工最佳分辨率:1024×768自2007年1月改版起总访问量:365339976次
中国农产品加工网:2008年度中国最具社会责任农业网站中国农产品加工主流农产品加工社联合主办
“周边县、市大规模种植铁和一些茶农、茶商随意冒用铁招牌的行为已影响到安溪茶产业的发展。”安溪县茶管委主任陈水潮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安溪正借助安溪铁国家原产地优势,着手制订安溪铁专营许可制度和产品原产地认证制度,以此规范市场秩序。”
在制度建设的同时,面对茶产业的竞相发展,铁也在寻找突围之。“安溪铁茶叶的纯正品种、天然花香,是其他茶类和其他地方的铁茶叶无法比拟的,所含的化学成分和矿物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特殊的功能。”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华茶文化安溪铁和谐健康”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总结出了铁的多项功效。
原产地认证保住安溪铁,安溪铁观音产地,早在1995年3月,安溪县就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之乡”。持续发展的茶产业给安溪带来了“一业兴,百业旺”的可喜局面,在茶产业的带动下,包装印刷、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关联行业也迅猛发展。然而,树大招风,安溪铁正面临着傍名牌的烦恼。该县感德镇槐植村是知名的优质铁产地,每年茶季一到,各地茶商纷纷慕名而来,茶叶夜市应运而生。日前,笔者在此采访时看到,400多米长的夜市人流如织,300多家店面无一闲置。
铁必须生长于海拔300至1000米之间,在这样的海拔高度上,茶园以坐南朝北为佳,铁还必须生长在中性偏酸、富含化学微量元素的红黄土壤中。安溪县境内多山,常年云雾缭绕,年平均温度18℃,光照适宜,年降雨量1700至1800毫米,相对湿度78%以上,山地土质多为酸性红壤和砖红壤。因此,非常适宜铁茶树生长。
安溪铁茶叶必须于午后进行采摘,经过“三大阶段十道工序”的传统制作工艺方能精制而成。铁属于半发酵茶,其品质形成的关键在于发酵阶段。(作者:俞凤琼;徐志南)
这两项制度的可操作性有多大,效果会否明显?对此,陈水潮认为,任何制度的执行都需要强大的网络作为支撑,安溪在这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据统计,目前,安溪人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的茶庄、茶店、茶行、茶艺馆达3万多家,在全国各地营销茶叶的安溪人达到10万多人,全国市场占有率从2000年的5%提高到2007年的8%左右,实现了“哪里有茶叶市场,哪里就有安溪人”的目标。因此,这两项制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今年开始,我们严格控制茶园建设数量,每年的建设任务从4万亩调整到2万亩,从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变。”安溪县县长陈灿辉向笔者介绍说,“为提高全县30多万从事茶产业人员的素质,2006年起,安溪实施开展了万人培训工程,使茶农逐渐掌握了无公害生产和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茶叶生产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带动茶产业向高品质发展。两年来,全县还成立了30多个村级茶业合作社,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了质的提升,初步实现了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对接市场、应对竞争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