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_大红袍_中国茶产业品牌网_茶叶信息网_茶叶价格_茶叶批发_茶叶加盟_茶叶招商_茶叶市场


« 中华文化之旅之人文武夷系列02:《印象大红袍2011-3-11武夷大红袍普洱茶属于什么茶普洱茶膏 茶中黄金缔造尊贵养生新方式(图 »

纪念正山小种红茶诞生 正山茶业首推“元正1568

  据史料记载,桐木在宋代称崇安县,这里的劳动者主要经济来源为桐油及制作绿茶类的“龙团凤饼”贡茶。由于桐油生产的繁荣,因而当地大量种植油桐树,故该地称为桐木,出入中原的关口称为桐木关。

  (本文来源:东南快报)

  纪念正山小种红茶诞生 正山茶业首推“元正1568,→红茶鼻祖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红茶出世后相继产生了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等其他工夫红茶。因此,为区分“乌茶”和其他工夫红茶,当地人特将纪念正山小种红茶诞生 正山茶业首推“元正1568“乌茶”改为现今的“正山小种”红茶。“正山”乃表明正高山所产之意,“小种”是因其产地范围小,数量少而定。另外还,凡是以桐木为核心的方圆50平方公里,在相同海拔,相同地域,采用同一种加工工艺,制作出同一种桂圆汤香味的红茶统称正山小种红茶,其他红茶一律称为工夫红茶或外山小种。

  时隔四百余年,正值春节将至,为纪念正山小种红茶的诞生,也为满足红茶爱好者的消费需求,武夷山国家级自然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特别推出了“元正1568”(正山小种)礼盒(以下简称正山茶业)。正所谓,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茶不同。曾经以其香醇与甜在欧美国家掀起一股“红色旋风”的正山正山小种小种红茶却依然成为了茶叶消费者热捧的对象。

  因而,为纪念红茶的诞生,也为了预热年底红茶市场,正山茶业特别制作了一款无论在茶叶外形、内质,还是在香气上均富有自然原生态,以及红茶原汁原味的“元正1568”(正山小种红茶),并于今年10月份推出,旨在引领享受原生态自然健康的生活和红茶文化传统的生活。

  事实上,早在“元正1568”之前,为了广大元正皇家红茶的茶客及红茶爱好者之所求,正山茶业还于今年9月份特别推出了“正山堂金骏眉金典礼盒”。“正山堂金骏眉金典礼盒”是在2005年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研制金骏眉以来,通过工艺的不断改良而更新制作而成的。

  从武夷山桐木关到江西再到安徽,从福建到欧洲再到世界,可以说,正山小种红茶开创了中国红茶的新,正山小种红茶可谓是世界红茶的开山鼻祖。

  1568年,崇安县桐木关庙湾先祖因兵扰使茶叶过度发酵,遂采取补救措施,利用松木烟熏,制成后发现,汤色橙红亮丽,散发出一股纯天然的桂圆香和松烟香,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红茶“正山小种红茶”。

  与此同时,正山茶业还推出了“正山堂250G礼盒”。“正山堂250G礼盒”是由正山茶业全新打造的五款正山堂产品的集合装。其中,银骏眉是采摘原生态小种野茶的茶芽;妃子笑是采摘于立夏前原生态小种野茶的茶芽;百年老枞是采自自然区内海拔约1200米高山的有近百年历史的原始老茶树;水底香是于立夏前采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区内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山特殊品种茶。

  →正山茶叶推“元正1568”

  1601年,荷兰商船首次来到中国,首先把少量的武夷茶运回欧洲后,立即在欧洲风靡起来,并成为与中国贸易的主要产物。1604年,武夷茶首次远销英伦,因其独特的风格,瞬间俘虏了英国王公贵族的嘴巴,成为他们弥足珍贵的奢侈品。更有趣的是,因为它引发了一场英国乃至全世界的饮茶时尚风暴。

  “茶叶销售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以及春节前后。因此,在临近春节的这段时间内,大部分茶企都会推出新品礼盒,茶礼品销售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借此时机,元正茶业特别推出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元正1568’礼盒,就是为了满足年底消费者选购特色红茶的需求。”据正山茶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元正1568”礼盒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包括厦门、泉州、北方市场在内的红茶消费者的热捧,销售呈现日渐增长的趋势。

  小惠

  此外,“正山堂金骏眉金典礼盒”“正山堂250G礼盒”,以及“元正·正山堂”旗下的妃子笑、原生百年老枞、水底香等系列单品,其销售也出现了大幅度增长。

  相传,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因时局不安,且桐木是地外入闽的咽喉要道,因而时有军队入侵。有一次,一支军队从江西进入福建过境桐木,占驻茶厂,茶农为战争逃至山中。期间,待制的茶叶因无法及时用炭火烘干,过度发酵产生了红变。随后,茶农为损失,采取易燃松木加温烘干,形成既有浓醇松香味,又有桂圆干味的茶叶品种,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红茶,又称之为“正山小种红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日历

最新评论及回复

最近发表



Powered By  

24小时值班手机:182-0596-9846 总部地址:厦门湖里区吕岭路长安大厦18层  合作专线:0592-5502650   5502651   传 真:0592-5134846
指导机构:国际生态农业合作发展促进会、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国际绿色合作生态组织、海峽两岸茶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