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际”指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如“大雪山,积雪甚厚,一望无际”,“麦浪翻滚,一望无际”,“四面一望无际,是苍凉的月光和水色”,等等。
“一望无际”可以形容广阔的平原、开阔的水域,却无法形容一座水塔。“高耸的水塔一望无际”是说不通的。因为形容一个建筑物,是不能脱离它的基本特征的。比如塔,它有高的特征,却没有开阔的特征。我们可以说一座塔很高,高耸入云,抬头都看不到顶,却不能说它一眼望不到边。再比如广场,它有开阔的特征,却没有高的特征,我们可以说一个广场一望无际,却不能说它高耸入云。
铁观音是红茶吗作家方方被挑错:铁是红茶吗 福建何来五夷山,看来,作者认为铁是红茶之一种。其实,铁并非红茶,而是乌龙茶。
武夷山的得名,说法颇多。其中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武夷山因传说中的武夷君而得名。
◎潘恩仁
方方的文字,流畅而生动,有一种光滑整洁的美感。然而,极个别时候,她的文字会缠成一点小疙瘩。比如,散文《看病》中说,人们一见到医生,“就容易想起电影画面里的‘白衣’微笑的形象”,所以“对他们发黄的并偶尔可见斑斑迹迹的工作外衣,以及横眉冷对的面孔有遂不及防之感”(《一个人怎样生活无需要问为什么》,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133页)。
方方女士的代表作《乌泥湖年谱》带有强烈的“自叙传”色彩。我喜欢这部充满了历史真实的作品,但其中有一个细节却弄错了。在20页上,有这样的话:雯颖每天早上起来,先打开炉子,烧一壶开水,替丁子恒冲上牛奶并沏好茶。丁子恒好喝红茶,铁是家中必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王如富
艾芜(1904—1992),现当代作家,原名汤道耕。1921年考入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因不满学校守旧的教育和旧式婚姻而出走,漂流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及缅甸、新加坡等地。因同情缅甸农民,1931年被英国殖民回国。1932年夏天他在上海加入左联,并开始文学创作。艾芜是他的笔名。他开始写作时,受胡适“人要爱大我(社会)也要爱小我(自己)”主张的影响,遂取名“爱吾”,后改为“艾芜”。短篇小说集《南行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其中的小说多以流浪生活为背景,富有传奇色彩。
乌龙茶,又称青茶,属于半发酵茶,经杀青、萎凋、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制成。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兼有红茶的醇厚与绿茶的清香,其叶边缘发酵中间不发酵,发酵部分呈红色,不发酵部分仍是绿色,因此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广东、等地。
福建哪来的“五夷山”?应该是“武夷山”吧。
福建何来“五夷山”
绿茶普通人都熟悉,而红茶、乌龙茶则不如绿茶普遍。方方女士可能对红茶和乌龙茶不太了解,错把铁当成了红茶。
我国茶叶品种繁多,根据干茶和茶汤的颜色,大致可以分为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等几种。
武夷山在福建省西部,为福建省第一名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九曲溪、桃源洞、流香涧、卧龙潭、虎啸岩等名胜和冲佑万年宫(武夷宫)、紫阳书院(武夷精舍)旧址及历代摩崖题刻,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这种感受,相信很多人都有。但这里的表达,却失去了方方文字一贯的特色,读来颇不顺畅。
福建是乌龙茶的原产地,福建的武夷岩茶、安溪铁等都是乌龙茶中的佳品。铁茶条卷曲,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深受人们喜爱。
唐宋元明各朝,武夷君都享受国家祭奠的待遇,坐落在大王峰南麓的冲佑观(也称会仙观)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朱熹、陆游、辛弃疾等都担任过冲佑观的提举,主持祠事。
中新网6月1日电一向以挑错为己任的《咬文嚼字》,最近继续“点击文坛十二家”。最新一期被“咬”的是作家方方。本网选登相关文章内容如下。
◎冯言华
对“武夷君”的书面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封禅书》:“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武夷君用干鱼;使者以一牛。”这句话是说,古代帝王常在春季举行祠祭以解罪求福。祭拜黄帝时,用枭和破镜来作祭品。枭,是一种会吃掉自己母亲的恶鸟;破镜,是一种会吃掉自己父亲的恶兽。黄帝想要这些恶鸟恶兽,就要求百姓祭祀时以此作为祭品。而祭拜武夷君,用的是干鱼。
不管武夷君是仙是人,千百年来,武夷的名字从来都没有写成“五夷”的。方方女士大概是一时疏忽,误写了。
江苴的面貌是否真与艾芜流浪时差不多,这且不去管它。单说“艾芜流浪的时候”到方方女士写这篇日记时的2001年,“时间已经过去了百年”,这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作者的意思可能是说,水塔像个身材高大的巨无霸,它甚至比天上的云还高,因此可以居高临下,傲视一切,四周,尽在眼底。然而,这个意思用“一望无际”是表达不出来的。
可见,从艾芜出生(1904年)到方方游云南(2001年),时间尚不足百年。说艾芜在西南地区流浪(1925年以后),到2001年“时间已经过去了百年”,更是根本不可能的。
方方女士的散文《江北的桅杆》写的是汉口的一座建于1908年的水塔。文中写道,在1909年竣工时,“在平展无坡的汉口,在简陋低矮的民房之间,高耸的水塔就像一个巨无霸,高出云表,一望无际,在长江的北岸傲然雄视着一切”(《风景深处》,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122页)。
如果说,方方的作品是文字织就的漂亮的锦缎,那么,诸如“斑斑迹迹”“遂不及防”之类,不过是这幅漂亮平滑的织锦上不起眼的小疙瘩。唯愿,这种小疙瘩能少些,再少些。
虽然汉武帝曾将武夷君列为十大之一,但后世的学者多认为武夷君是夷人之君长。宋代朱熹在《武夷图序》中说:“武夷之名著自汉世。祀以干鱼,不知果何神也。今建宁府崇安县南二十余里,有山名武夷,相传即神所宅。”他怀疑,远古时候,武夷山区交通不便,与世,当地夷人的“君长”渐成祭拜的对象。他推测武夷君“盖亦避世之士,生为众所臣服,没而传以为仙也”。
这个句子里的“一望无际”用得让人困惑。
还有这个“遂不及防”,应该是“猝不及防”吧。猝,突然。当想象与现实形成反差,突然间就会有不及防备之感。“遂不及防”却说不通。遂,于是,就。若说成“遂有不及防之感”,倒也成立,但将“遂”径直与“不及防”连用,在语感上是难以接受的。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因其冲泡的茶汤黄红或深红,故名红茶。我国的红茶,根据产地可以分为滇红、闽红等。产自安徽的祁门红茶享有世界声誉。
在《方方影记》(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23页,方方女士提到了1990年在福建召开的一次笔会。她说:“这次笔会由福州一直到五夷山。再由五夷山转至厦门。自然也是游山逛水,不亦乐乎。”
“艾芜流浪”距今多少年
◎强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由鲜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制成,其叶色和汤色青绿,故名绿茶。我国的绿茶,根据产地可分为屯绿、婺绿、杭绿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均属绿茶。
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武夷君”的传说。武夷山地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在秦始皇二年的中秋节,武夷君和皇太姥、魏王子骞等十三位在武夷山大王峰上大宴乡人,美食。
接着,方方女士说到自己对江苴的印象:“时间已经过去了百年,江苴却与艾芜流浪的时候差不太多。依然是石头铺陈的街,依然是‘高脚楼’似的木屋,屋里依然幽暗陈旧,屋外的拴马桩上依然有马在歇脚。”
铁铁观音是红茶吗作家方方被挑错:铁是红茶吗 福建何来五夷山是红茶吗
“斑点”可以重叠为“斑斑点点”,“斑驳”可以重叠为“斑斑驳驳”,但“斑纹”却不作“斑斑纹纹”,“斑斓”也不作“斑斑斓斓”。把“斑迹”重叠为“斑斑迹迹”,总让人感到有点别扭。
方方女士曾写过2001年10月间的云南旅游日记——《到云南走走呵》(《风景深处》,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其中提到了江苴。她说:“江苴这地方最先让人想起的就是艾芜的书。一本《南行记》曾经让多少我这样的人看得如痴如醉。”
水塔“一望无际”?
◎林生勇
铁观音是红茶吗锦缎上的小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