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_大红袍_中国茶产业品牌网_茶叶信息网_茶叶价格_茶叶批发_茶叶加盟_茶叶招商_茶叶市场


武夷岩茶大红袍礼盒茶酒翡翠成投资新贵 天价大红袍售十万一斤

  采访中,王贵卿告诉记者,不仅在厦门,在广东、山东、等地的大型茶叶市场,大红袍专卖店也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出现。

  今年异常红火的大红袍市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和隐患?从今年的节目中,我们可以发现端倪。几年前,普洱茶暴涨暴跌直至崩盘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狂炒并不能给一个产业带来真正的繁荣。尽管热钱可以控制上游的茶园,可以控制生产企业,甚至能掌控销售链条,制造旺销的,但我们不能忘了,茶叶终究是要拿来喝的,它就是一种大众饮料而已。只要消费者回归,爆炒之后的价格回归是逃不掉的宿命。业内人士告诉我们,国内的茶叶消费量正常情况下每年也就是增长15%至20%,而茶叶价格增长每年也不会超过8%。如果投资者真正了解这些信息,真正尊重市场的价值规律,就不会掉进炒作的陷阱,成为替炒家接棒的冤大头。

  ·炒楼炒股不如炒名酒茅台酒价被合谋推高

  在武夷山,记者见到了一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茶农——吴燕。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吴燕家从祖父那一辈起就在制作武夷岩茶。对于今年大红袍价格的暴涨,做了二十多茶叶的吴燕也感觉有些吃惊。

  种种迹象表明,前两年的普洱茶炒作现象,似乎正在大红袍市场重新上演。

  武夷岩茶大红袍礼盒茶酒翡翠成投资新贵 天价大红袍售十万一斤,在厦门街头,每走几步就能见到一家茶店,几乎每家茶店都把标有“大红袍”字样的招牌挂在店外最醒目的地方,“大红袍专家”、“印象大红袍”、“大红袍会所”,一个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招牌,无一不在标明自己“正”的身份。记者走进了一家名为“大红袍专家”的茶店。

  记者发现,武夷山核心景区的大红袍价格最贵的也不过1200元一斤,更多的则是每斤300到500元之间,那在厦门市场上的那些大红袍价格为什么那么高呢?

  武夷岩茶大红袍礼盒王贵卿:从去年5、6月份以后就大红袍店一下子开起来。特别是六月份以后,一部分游资进去,他们一个是不懂茶,他们跟炒房地产那个炒作办法,去了以后不管好坏,先买,买了以后包装,弄个大礼盒,弄个锡罐,弄个名字响当当的,什么“皇冠大红袍”、“钻石大红袍”。这一下子把这个价格炒上去了。

  吴燕告诉记者,武夷岩茶一般在每年五月份开采,茶青在采摘之后,要经过摇青、发酵、焙干等等反复多道工序制成毛茶,而毛茶的质量则是决定精制茶质量、价格的关键因素。

  吴燕:没想到会那么贵,没想到,一直过一天一个价,过一天一个价,这样子,从毛茶出来的时候,茶农茶做出来的时候,就是一直涨。

  厦门市茶叶协会的统计数武夷岩茶大红袍礼盒茶酒翡翠成投资新贵 天价大红袍售十万一斤据显示,2009年5月至今,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厦门市新开的大红袍加盟店和专卖店数量达到了500多家。

  作为武夷茶传统集散地,福建厦门的茶叶市场历来被视为大红袍行情的晴雨表。据厦门市茶叶协会统计,从去年到今年年初,仅厦门一个地方新增的大红袍专销店就达到五六百家,大红袍的市价更翻了两三倍。是什么原因让大红袍一炮走红呢?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红袍市场的真实状况,记者跟随厦门市茶叶协会的工作人员做了一次调查。在一家经营大红袍的茶行,老板告诉记者,自己的店面是今年4月份才开张的,光装修就花了近200万元,但几个月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销售人员:对,十万一斤的,就是有限量版的那种,只有我们就是说VIP客户才可以订购。

  福建武夷山产的大红袍无疑是今年最火热的一个茶叶品种,一斤的市价动则成千上万元,就连原料的价格都比往年暴涨了上十倍。可面对从未有过的火爆行情,厦门市茶叶协会会长王贵卿却忧心忡忡,他最担心的是,今天的大红袍会不会重蹈两年前普洱茶的覆辙?

  当普洱茶的泡沫越吹越大的时候,破灭的也越来越近。2007年下半年起,普洱茶价格掉头下挫,到2008年下半年,普洱茶毛茶从每吨六万多元,猛跌至每吨一万多元。半数以上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停产,众多茶叶经销商退出经营。而普洱茶价格暴跌之后,最大的群体就是云南省的数十万茶农。

  记者:这个是多少钱一斤?

  吴燕:陆陆续续就很多人去收购,做房地产的,有做旅游的,旅游开发的,有的是做别的,反正他手头有点钱他都去买点茶,原来没做茶的也做,整个武夷山都在做茶了。

  为了防止大红袍重蹈普洱茶崩盘的覆辙,2010年5月起,厦门市茶叶协会先后通过福建、广东等地的十余家发出呼吁,提醒茶商要经营、消费者要购买。与此同时,面对产区收购价疯涨的状况,厦茶、御上茗等一批大型茶企平价抛售库存大红袍,确保终端市场的价格稳定。

  ·淡水河谷再炒中国需求唱多钢市暗示提高矿价

  这位店主坦承,自己以前从未接触过茶叶这一行,因为听说今年大红袍的价格看涨,也希望能赶上这波行情赚上一笔。但她没料到,有着同样想法的却大有人在。

  吴燕:我们的感觉是,这种现象不可能持续的,如果持续下去,那价钱很高了,消费者要喝一斤茶,要掏出比原来多一倍一倍的价钱,翻番,不可持续,谁喝得起这个茶。

  ·茅台价格“狂飙突进”人为囤货炒高酒价

  吴燕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五斤茶青才能制成一斤毛茶,而一般两斤毛茶能制成一斤精制茶,也就是说一斤普通的大红袍,需要十斤以上的茶青才能做出来。而在今年春季,原来只卖几元钱一斤的茶青,最高峰时竟然被炒到了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一斤!

  尽管目前大红袍市场看上去相当火爆,但王贵卿告诉记者,其实2009年以前,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大红袍和武夷岩茶。而受金融危机影响,武夷岩茶产区甚至出现过茶农砍掉茶树改种板栗的情况。当时厦门经营大红袍的茶店也不过两、三家。但在2009年,这种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这些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元一斤的大红袍,销究竟如何呢?销售人员并没有回答记者的疑问。

  ·银价创两年半新高“炒银”机会胜“炒金”

  王贵卿:都是假的都是大红袍遍地市场,本来不是大红袍,也做成大红袍,那些外行的他是不懂的。我现在是最怕的是,把这个产业给毁掉,你懂不懂?

  ·创业板3新股今上市发行价低游资或炒西部牧业

  销售人员:这种是1200元一斤,这种是8000元的。

  厦门某茶店老板:我们卖的茶叶,不够我们的费用,一个月房租、水电差不多将近3万块钱。但是销售是,卖(茶叶)都卖不到3万块钱。

  在武夷山记者看到,大大小小的茶店和茶厂遍地开花,一家挨着一家。当地人告诉我们,以前武夷山全市只有200多家茶厂,但到今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500家。

  记者:十万的?

  吴燕的担忧很快变成了现实,由于岩茶价格过快上涨,很多茶厂不敢轻易出手进行收购。

  满地都是大红袍专卖店,可王贵卿却告诉记者真正的大红袍很少。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大红袍主要定位于高端客户,因而价格也是高端的价格。

  王贵卿,厦门茶叶协会会长,同时也是老字号的大红袍加工贸易商——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成立于1954年的厦茶公司,多年来一直占据着70%以上的大红袍市场份额。王贵卿告诉记者,目前厦门大红袍市场“有价无市”的状况,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王贵卿:大红袍的价格基本稳定在这个水平,然后根据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或大红袍工艺的,逐步提升它的价格,使消费者能够接受。有这个价格,货真价实,然后逐步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涨势又起板蓝根价翻三倍游资炒作为祸首

  销售人员:我们还在做一款十万的。

  经过记者这番调查,记者对目前大红袍市场究竟有多混乱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更让专业人士的是,就当大红袍价格被各游资爆炒的同时,正版大红袍屡屡到盗版大红袍的狙击,这不仅带来了商业利益上的损失,最终还会伤及大红袍这块金字招牌,给产业发展埋下一颗定时。爆炒毁掉一个茶叶品种的声誉,在这方面并不缺少惨重的教训。

  王贵卿:原来的茶青高的时候卖到几十块钱一斤,现在茶青几毛钱一斤,比草都便宜,所以现在茶农现在更惨现在,这个事情是这样。所以这个事情对我这个刺激也常大的。

  广东省文化学会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黄建璋:(厂家)跟商家有一个包销的协议,(押金)据听说是从一百万到两三百万,甚至翻到去年给他们的押金,据听说达到一千万。

  2003年起,产自云南的普洱茶价格开始一走高,短短几年时间里,价格疯涨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而普洱茶价格一飙升的幕后推手,则是金融资本的介入。经销商在资本的操控下,通过向普洱茶的生产厂家交纳押金,来取得市场上对某种产品的垄断地位,而这种押金的数目也大得惊人。

  在随后的走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厦门茶店里的大红袍价格都在千元以上,但进店看茶、买茶的顾客却是寥寥无几。

  ·深圳新房均价突破22000元中介称几乎全民炒房

  平:我们认为这种(炒作)应该是一个短期的现象,不可能长期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操作流程:以市场上一件30公斤出厂价为4800元的普洱茶为例,一级经销商用重金取得经销权以后,在市场上只放出20%的量,造成这种产品紧缺的气氛,然后又以高价进行回收,以抬高其价格,然后再将其全部抛出,经过二级经销商不断的重复炒作,最后将价格抬到了23000元,而这时在23000元高位上接手的许多散户,则被牢牢的套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日历

最新评论及回复

最近发表



Powered By  

24小时值班手机:182-0596-9846 总部地址:厦门湖里区吕岭路长安大厦18层  合作专线:0592-5502650   5502651   传 真:0592-5134846
指导机构:国际生态农业合作发展促进会、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国际绿色合作生态组织、海峽两岸茶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