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代历史让中国人在情感上对日本的新兴产业有所,也让许多人唾弃那些被“日化”了的年轻一代,但是思考后,这些东瀛文化的背后,确实有值得我们去赞赏、去敬佩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日本人的想象力、创造力。
日本茶道文化论文老师要求写的日本文化的论文(题目省略,日本沿袭了中国的茶文化。品茶先从贵族与武士开始,后传入民间,用舶来的珍贵唐物作为茶器,盛极一时。与佛禅亦习之于中国,思想上讲究仁、礼。正因为一千多年来中日两国都有相同的文明根基,有人认为,这是同根同种的两国。然而,事实确实如此?品茶到了秀吉时期,由千利休发展为“空寂茶”,以竹、木代替名贵的唐物,制成茶具,虽简朴,却充满自然、禅境,这就是日本独有的茶道。同样地,对于思想,日本人也并未全盘接受。
日本茶道文化论文直至今天,中国的技术水平,经济发展仍然难以与日本抗衡。科技是如此,教育也是如此。以前有这样一篇报道,讲的是中日小学生友好夏令营,要求学生们徒步行走到目的地。中国队由父母背包,累了还可以享受到父母准备的食物与附加服务;而日本队没有陪同,全程都是靠自己完成。连7、8岁的小孩都是意志坚强,不畏困难,由此可知,日本民族的崛起不无道理。反倒是中国,应该好好自己的教育之道。
日本国四周为海,国土面积狭小,城市人口拥挤,但日本人却能够在脑子里开拓出一片广阔的空间。原宿街头的时尚元素,秋叶原店铺里新颖的艺术装潢,护肤市场的创意巧思,以及岩井俊二的电影,村上春树的小说,野岛伸司的剧本和宫崎骏的动画……日本人能设计充气娃娃,开发稀奇古怪的机器人,生产一流的数码产品……这些当然是与想象力、创造力密不可分。
中国式的理想,以为目的,但日本不是。因为在自然里,美是具体的,无需,当下即是,他们重视眼前,关怀身边,以短暂的审美体验代替的,瞬时的美感,才是活泼与自然。这也是为什么樱花可以成为日本的灵魂。那美,不是在于温柔的花型、素雅的花色,更在于它短暂的花期,稍纵即逝,使日本人更加珍惜樱花所绽放的绚烂。所以,芥川龙之介选择服用安眠药自尽,川端康成选择用煤气结束生命……在他们看来,才华已尽,与其让,不如了结,换日本茶道文化论文老师要求写的日本文化的论文(题目省略回。这是日本的花见,也是日本的物哀。哀于此,并非消极心态,因为不追求,即使物是生命,也丝毫不显颓废,这便是从中国式的儒、佛思想中跳脱了出来。
有人说,“菊”与“刀”是日本的代表。“菊”,恬淡静美,是日本的皇室家辉;“刀”,决绝,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但中国自古就有“采菊东篱下”的诗情画意,也有“刀光剑影”的江湖义气,只能说,“菊”与“刀”吸收于中国的精髓,添加进本土的文化。
日本是一个精明的民族,它自认为血统高贵,却又不拘于向比自己强大的国家卑躬屈膝,学习精良的技术知识,毫不留情地去掉他国文化中的糟粕,再融合进自己的精华,然后,这些技术、知识就变成了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到了19世纪,日本由“唐化”转向“欧化”。这不算是对中国的不忠,其实日本从来就不曾忠心于中国。在日本看来,中国即天下,谁的武力强,谁就可以去打天下,谁的德性好,谁就可以坐天下。而当时中国的清,俨然已末,官僚,财政潦倒,风气糜烂,也难怪日本频频向中国发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