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_大红袍_中国茶产业品牌网_茶叶信息网_茶叶价格_茶叶批发_茶叶加盟_茶叶招商_茶叶市场


团伙以“普洱茶升值”为诱饵骗杭州千名老人上亿元_

  据机关初步调查,这个非法集资团伙的多数长期无固定职业,基本上未从事过茶叶经营,有几名曾参与过非法传销,有的还有犯罪前科。

  “投资推介会”只许老年人参加

  李兴华自己获得了由“中国公益事业联合会”与“中国爱心工程委员会”联合颁发的“中国十大公益成就”,经查这两个颁组织根本不在民政部注册登记之列,纯属谎言。

  杭州市侦办此案的办案人员接受了记者采访。办案人员说,警方调查发现李兴华等人以鸿如公司为名,通过推介会、上街拉客发放消费赠券等途径,向老年肆宣传普洱茶升值概念,并承诺三年期满返本付息,每年返息不低于16%,老年人与其签订普洱茶购买合同和代销包销合同,非法集资已达数千万元。“他们包下宾馆会议室后,不让宾馆服务员在场,全部换上自己人,推介会只允许老年人参加,如果有年轻人来,会派专人。”

  李兴华,原是云南省宜良县一名小学教师,20年前离职经商,于2007年6月成立鸿如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公司总裁董忠义,曾因赌博罪、帮助罪、行贿罪等多次在昆明获刑;杭州拱墅分公司经理班某,曾因抢劫罪在成都被;杭州公司经理兰某、胡某曾在西北从事墓地集资活动;公司向某,曾在打击处理的安徽太岛集团传销案中从事传销等等,还有多名公司存在前科。

  警方调查发现,鸿如公司6名财务人员,均无从业资质,基本都是初中以下文化,以前多在农村务农,导致公司账目管理极其混乱。

  公司多有犯罪前科

  鸿如公司曾向集资群众宣传,在云南投资了20多亿元搞项目。警方调查发现,实际上仅投入200多万元搞了一个前期准备和奠基仪式;鸿如公司与某国际投资公司签订了一笔超亿元的普洱茶购销协议,而这份合同是假的;在注册的公司注册资金为10亿元港币,不过是花了3万元委托中介公司代为注册,其实就是个空壳公司;为了使投资者相信,,李兴华等人在杭州租用仓库,存放了一批低质廉价茶叶作为道具。

  据办案人员介绍,集资款项的主要去向为:一是按照业务提成由公司高管、分公司经理、业务员等瓜分,如杭州公司经理兰某半年多就分得提成124万元,杭州萧山分公司经理冯某分得224万元,杭州下城分公司经理向某分得200万元;二是用于大手笔消费和挥霍,用于买别墅、豪华轿车等,仅公司一个月报销的机票费就高达40多万元;三是用于公司虚假形象包装,一年的“公关费”就达3000万元;四是少量款项用于支付利息、购买茶叶。

  团伙以“普洱茶升值”为诱饵骗杭州千名老人上亿元_,那么,鸿如公司究竟是怎么撒下的?被害人为什么达到近千人之多?6月24日,办案人员揭开了谜底。

  就在去年夏天,鸿如公司还在央视连做三期节目,该公司董事长李兴华面对观众侃侃而谈,公司的“老同子”品牌普洱茶拥有400多年历史,从海拔最高的古代商“茶马古道”走进上海世博园,正式成为上海世博会接待用茶,这是该品牌继获得“2010年海南博鳌论坛指定用茶”殊荣后的又一世界级大会用茶指定品牌;公司业务遍布全国,各地成立了多家子公司。而李兴华本人也先后获得“2010年度中国扶贫杰出人物”、“中国十大公益成就”等殊荣。在杭州,李兴华大打“普洱茶升值牌”。

  今年5月,李兴华及团伙主要14人被抓获归案。6月中旬,经杭州市检察院批准,14名犯罪嫌疑人被。公普洱茶升值司全是“空壳”,宣传靠警方侦查发现,李兴华所的内容大多子虚乌有。比如,鸿如公司成立时注册资金标明1000万元,事实上是他向中介公司借资注册,公司成立不到一个月即将注册资本全部抽逃;在杭州设立的多个分公司,注团伙以“普洱茶升值”为诱饵骗杭州千名老人上亿元_册资本也都抽逃。他归案后交代,为了进行非法集资活动才注册成立公司,一直没有正常的经营活动。

  早在去年底,他们预料到今年5月前期非法集资的资金陆续到期,公司需要还本付息,但公司早无偿付能力,也不想偿付。为防止事情败露,就策划了“投资转股”,鸿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投资者与其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事实上,这家在注册的公司也是空壳公司,根本不可能上市。

  “收藏普洱茶能升值,年均收益不低于16%!”云南鸿如茶业有限公司(下称“鸿如公司”)在杭州打出的这则诱人广告,吸引了近千名老人参加。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检察院的一纸批准决定书,彻底了这起以“普洱茶升值”为,非法吸收资金高达1.27亿余元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日历

最新评论及回复

最近发表



Powered By  

24小时值班手机:182-0596-9846 总部地址:厦门湖里区吕岭路长安大厦18层  合作专线:0592-5502650   5502651   传 真:0592-5134846
指导机构:国际生态农业合作发展促进会、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国际绿色合作生态组织、海峽两岸茶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