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第二届中国(衢州)农博会粮交会上,“农超对接”作为其中的一个配角,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外地采购商与衢州供应商现场签约4.48亿元农产品销售协议。今年我市在原有基础上,立足做好四省边际的农产品现代流通市场,扩大外地采购商数量,取得了购销协议5.14亿元的好成绩。
作为浙江省为数不多的“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城市”,衢州越来越吸引外地采购商和供应商的青睐。此次“农超对接”洽谈会上,金华普惠商贸有限公司就与衢州刘家香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6500万元的山茶油;上海乐购超市与浙江天子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4000万元的胡柚鲜果;苏州农产品批发市场与江山成坤农贸城有限公司签订了1300万元的茶叶、猕猴桃、白菇等农产品……
打通衢州农产品流通脉络
农超对接”:打造衢州四省边际直通车_上海茶叶批发市场,透过此次“农超对接”洽谈会,折射出衢州在打造四省边际“农超对接”平台发展的前景。衢州农产品“农超对接”的潜力如何?存在什么制约因素?记者进行了采访。
除了增加农民的利润,规范农产品生产模式也是“农超对接”带来的另一个好处。“超市经营的是标准化的产品,对于农产品而言,还包括了农产品种植过程中的标准化操作、物流链的标准化等。”刘京伟认为,农产品进入超市的门槛往往比较高,而目前许多农户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模式,既不能供货数量和质量,也不能提供计税,是制约“农超对接”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城市的“农超对接”试点企业,东方商厦与浙江飞源蜂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了100万元的蜂产品订单,对于“农超对接”将来的,“超市需要的农产品每天以二三十吨计算,而且要求优质的、有一定产量的农产品,这对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东方商厦常务副总经理吴凌霄说。(记者蓝晨)
截至今年,“刘家香”旗下签订茶籽收购协议的农户有23户,合作规模种植茶籽面积有1.6万亩,真正实现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生产计划、统一品牌销售。“在‘农超对接’中,农产品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本地特色农产品做出品牌、做出规模,把地标性、特色农产品从地方推向全国,不断拓展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刘京伟说。
“以往的超市与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相比,在农产品的价格和品质两方面都没有优势。”说起“农超对接”带来的好处,刘京伟说,农产品进入超市的传统渠道,一般要经过“产地—批发市场—经销商—超市”等多个环节,冗长的供应链加价通常达到25%至30%;而通过“农超对接”这种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农民手中的利润至少提升8%到10%。
上海茶叶批发市场今年9月底,商务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辽宁、浙江、山东、河南、湖北、重庆、新疆等地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力争3年至5年内初步建成高效、畅通、安全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而衢州和杭州、嘉兴一起,成为此次“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城市”,全面打通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链条。“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人们的餐桌上,中间环节太多,从产地到销地流通环节过长,导致农产品价格失控,而涨价的利润却并未到农民手中。”华志才表示,这次衢州的“农超对接”洽谈会立足于推动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消费大户与农产品生产专业农超对接”:打造衢州四省边际直通车_上海茶叶批发市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长期购销合作关系,打造现代化农产品流通链条,鼓励省内外大型连锁超市与鲜活农产品生产进行产销对接,引导批发市场紧密联系农产品生产,开展团体、超市配送服务和网络交易,进而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和农产品损耗,有意识地进行流通模式的创新。
这是我市第一次举办如此高层次、大规模的“农超对接”洽谈会,聚集了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等华东地区以及本地的148家供应商、124家采购商;现场共达成购销协议5.14亿元,其中10对企业进行了现场签约,签约金额1.86亿元;场外购销签约项目46个,协议金额3.28亿元;网上粮食交易成交额2923万元。“以此次‘农超对接’为平台聚集人气,将衢州培养成四省边际区域性农产品流通合作交易平台,是我市‘农超对接’洽谈会以后举办的目标。”市贸粮局党委委员华志才表示。
这次“农超对接”洽谈会上,衢州刘家香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京伟还是很高兴——和金华采购商普惠商贸有限公司达成了6500万元的山茶油、调和油供货意向协议,不仅签约金额是有史以来最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开拓了一个新的供货市场。在这之前,“刘家香”的供货商中,金华市区一直是空白。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启动了“农超对接”,超市直接采购合作社或农民生产的鲜活农产品,以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来降低价格。
大流通造就“农超对接”大市场